给你一颗肺结节“定海神针”发表时间:2023-08-25 16:17 自低剂量螺旋CT扫描普及以来,越来越多的人“被发现”肺上长了结节。许多人为此茶饭不思、寝食难安。其实,肺结节不仅困扰着患者和家属,同时也是临床医生,尤其是呼吸科医生和胸外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。我们需要思考:什么样的结节恶变可能性大?多久复查一次CT?什么时候需要活检,甚至消融、手术切除? 一、什么是肺结节? 肺结节的影像学定义是被肺实质完全包围、圆形或类圆形、界限清楚或模糊且直径≤30 mm的密度增高影。根据肺结节的形态分为实性或亚实性,亚实性结节可进一步分为纯磨玻璃结节(无实性成分)和部分实性结节(含有磨玻璃成分和实性成分)(见下图)。 二、肺结节的病因 下表列举了肺结节的常见病因 三、肺结节的评估: 由于肺癌在恶性肿瘤中死亡率高,很多肺癌患者诊断时已经是晚期,因此,对于肺结节患者需要评估其有无恶性风险,肺结节的初始评估应利用临床、影像学特征以及定量模型来确定恶性概率。根据恶性概率再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方式,包括CT监测、组织活检、消融或手术治疗。 1、肺结节的大小:多项研究表明,结节大小是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,结节越大,恶性肿瘤的风险越高。传统用于评估结节大小的指标是直径,一般通过影像学测定结节的长径和短径,以两者平均值的取整毫米数作为直径。 此外,肺结节大小的变化也是预测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,评估体积倍增时间(volume doubling time,VDT)有助于预测肺结节的恶性概率。 2、对于结节较大(直径>8 mm或体积>300 mm3)的实性结节患者,需要通过Brock模型评估恶性风险。当恶性风险较高(>10%)时,再利用Herder模型进行进一步恶性风险评估,以决定后续处理方式。 3、当结节大小介于两者之间(直径5-8 mm或体积80-300 mm3)时,则需要通过CT监测评估结节的恶性风险。具体流程见下图。 直径≥6 mm或体积≥80 mm3的实性结节患者,需要在基线评估3个月后复查CT,如体积倍增时间(VDT)<400天或发现结节增长的明确证据,则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明确结节性质。 对于直径5-6mm的实性结节患者,一般在基线评估1年后复查CT,根据结节大小变化或VDT决定后续处理方式。 ■ 亚实性结节的评估流程 四、恶性或高危肺结节的治疗 局部消融VS外科手术切除: · OS、DFS、LCSS无差异; · 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无差异; ·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; · 住院时间更短和医疗成本更低; · 复发依然可以通过消融再次控制; · 更适合不能手术及放疗(SBRT)的患者。 大多数非医务人士可能看到这几个流程图图表立马就懵了,不知道怎么办?其实很简单,评估神马的交给医生就行了 旺苍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着专业的诊疗团队,有与胸外科、肿瘤科等兄弟科室密切合作的强大的多学科诊疗(MDT)团队,这里的医生会立马给您做一个全面的评估,帮您解决肺结节难题!(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杨滋宇) 咨询电话:0839-4315718 15908423128 |